慈悲的觀世音菩薩,親近祂更要了解祂
慈悲的觀世音菩薩,親近祂更要了解祂
- 觀世音菩薩簡介
-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没有成佛?
-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哪?
- 觀世音菩薩到底有幾尊?
-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
- 觀世音菩薩的大願心
- 求觀音菩薩就能實現心願?
- 求菩薩外也可以成為菩薩
- 大悲咒的真實義
- 觀世音菩薩是這樣修行的
- 心經一觀世音菩薩的禪定心得
- 心經的精華一般若波羅蜜多咒
- 普門品是世尊介紹觀世音菩薩的精華內容
- 觀世音菩薩現居士身說法
觀世音菩薩簡介
觀世音菩薩,梵語Avalokiteśvara,西晉的竺法護和尚譯為「光世音菩薩」;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「觀世音菩薩」;到了唐代玄奘法師則譯為「觀自在菩薩」。
「觀世音菩薩」從字面解釋就是「觀察世間聲音」的菩薩,出自《妙法蓮華經》裡的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:「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又說:「若有眾生,多於淫慾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。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瞋。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。」
觀世音菩薩在佛教中象徵慈悲和智慧,無論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,都具非常重要的地位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緊密的關係。在西方極樂世界中,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左右協侍的大菩薩,被尊稱為西方三聖。
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沒有成佛?
其實在過去無量劫的時候,觀世音菩薩早已成就佛果,法號「正法明如來」。
據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記載,阿難曾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的由來。
佛陀告訴阿難言:「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。亦名捻索,亦名千光眼。善男子,此觀世音菩薩。不可思議威神之力。已於過去無量劫中,已作佛竟,號正法明如來。大悲願力,為欲發起一切菩薩,安樂成熟諸眾生故,現作菩薩。汝等大眾,諸菩薩摩訶薩,梵釋龍神,皆應恭敬,莫生輕慢。一切人天,常須供養,專稱名號。得無量福,滅無量罪。命終往生,阿彌陀佛國」。
正法明如來,是古佛中之古佛,亙古加持著整個宇宙法界,發下大願要幫助眾生脫離苦海,以大慈大悲之心倒駕慈航,為度眾生而現菩薩相,尋聲救苦,於十方佛土中,現種種身,度種種眾生,示現了觀世音菩薩。
「倒駕慈航」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祂已證到佛果、已是佛了,可是不現佛身,為了什麼呢?
因為菩薩要成就,必須上成佛道、下化眾生,祂就是為了幫助還沒有成就的菩薩,教祂們如何成佛,做給祂們看,教祂們怎麼做,所以才示現菩薩相。
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哪?
《華嚴經》裡記載,在印度的南方有一座布怛洛迦山,那裡住了一位菩薩,就是觀自在。布怛洛迦山在海上,滿山遍佈了花果樹林、泉流及池水,極其清淨。
布怛落迦意為光明山、海島山、小白華山,按梵文potalaka音譯為普陀洛迦或布達拉。浙江的普陀山以及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,皆是由此得名,此二處也成為信眾口中知名的觀音菩薩道場。
其實心與眾生才是菩薩真正的道場:菩提心與慈悲心是道場;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等六度波羅蜜是道場;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想要度的眾生都是祂的道場。
菩薩發的願、聞聲救苦所作所為,都是為了要幫助眾生解脫,告訴眾生修行的重要、如何修行、如何行六度萬行,而這就是菩薩弘法的精神。
觀世音菩薩到底有幾尊?
觀世音菩薩其實就一尊。
唐朝以後,民間信仰流傳觀世音菩薩有各種變化,如楊枝觀音、龍頭觀音、持經觀音、白衣觀音、施藥觀音、魚籃觀音等等,是由於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記載,觀世音菩薩為了對各種不同根器、不同身份的眾生說法,可應化示現三十三種不同的身份,為之說法教化:
佛身、辟支佛身、聲聞身、梵王身、帝釋身、自在天身、大自在天身、天大將軍身、毗沙門身、小王身、長者身、居士身、宰官身、婆羅門身、比丘身、比丘尼身、優婆塞身、優婆夷身、長者婦女身、居士婦女身、宰官婦女身、婆羅門女、童男、童女、天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侯羅伽、人及非人等身、執金剛神身。
為了接引眾生修行佛陀正法,觀世音菩薩隨順因緣的方便應化,可以說是無微不至。
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
在過去無量劫的時候,有一尊佛住世,佛號千光王靜住如來。
當時有位行者,名觀世音,是剛發菩提心的初地菩薩,很有慈悲心,行佈施持戒忍辱,並精進菩薩行。
有一天,千光王靜住如來,來到觀世音面前,伸出祂右手,為觀世音灌頂,同時在手上,發出無量無邊的金光、紅光、綠光等彩色光,莊嚴極了。觀世音得到千光王靜住如來灌頂後,從初地菩薩,當下頓入八地不動地菩薩。千光王靜住如來,並傳授祂大圓滿大悲心陀羅尼(即我們熟知的大悲咒)。
觀世音菩薩自從證到八地菩薩後,更加精進,以祂的禪定智慧力,觀世間一切煩惱的因果,聽世間一切痛苦聲音的根源,證得大無礙智慧,大自在智慧,大神通力智慧,大光明智慧而成道。
成道後的觀世音菩薩,發大願說︰如果我能夠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願我身生千手千眼,救度無量劫眾生,凡一心持我名號的一切眾生,可除滅百千億萬劫以來的生死重罪。在禪定中,能與我相應的一切行者,加速其成道。
菩薩發願後感動天地,十方大地震動,十方諸佛發出無量佛光,加被於觀世音菩薩身上,彈指間,觀世音菩薩身生千手千眼,並從她身上,發出無量光,遍及三千大千世界。
從此之後,觀世音菩薩因方便眾生,分別現示觀世音菩薩,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隨時隨地應化在娑婆世界,救度一切苦難眾生,離苦得樂。
觀世音菩薩的大願心
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記載了觀世音菩薩的大圓滿大悲心願: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知一切法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智慧眼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度一切眾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善方便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乘般若船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越苦海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得戒定道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登涅槃山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會無為舍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同法性身。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:
「智慧眼」,是光明的本心,具足一切智慧;「般若船」是指能到達彼岸的法船,禪行者乘般若船,可以直登彼岸的波羅蜜世界;「戒定道」,是以持戒禪定所證道的方法;「無為舍」,是本有的清淨光明土,是禪宗所說的本地風光,就是佛國淨土。
禪行者在定中,以大慈悲心,與觀世音菩薩相應,以最虔誠的清淨心,默念廣大圓滿大悲心願,可以速成佛道。
求平安、求順心、求觀音菩薩可實現心願?
眾生之所以有所求,主因或是心靈不安,或是需要尋找依託與慰藉,或是想得到更大的福報。
其實,眾生所居住的娑婆世界猶如火宅,只是很多人都渾然不覺,遇痛苦無奈,也只能求神問卜,或許仍找不到解決之道。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:
「觀世音菩薩是因為得到大自在而成就菩薩果位,祂是如何得到大自在的?就是《心經》裡說的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當祂禪定到最清淨的時候,發現所有的色受想行識都不見了,因而超越一切苦厄。
由此可知,人生的痛苦都是來自於「色受想行識」,也就是有「我」的存在;因為有「我」,才會有煩惱、痛苦與病痛,如果「無我」,就會很自在、很自由,觀世音菩薩就是參到這個大智慧而得到大自在。
佛教把整個宇宙分成十個法界,由上往下依次是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和地獄,後六者就是所謂的「六道輪迴」。如果我們每天都很自在,就是身在福報當中,反之,如果很苦悶,煩惱很多,就表示內在的心靈處於「人」界,甚至在「人」以下的阿修羅界、畜生界、餓鬼界、地獄界,這樣當然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或是災難。
當心靈處在多災多難的環境之中,想要求得什麼福報都是不可能的,因此,一定要設法將心靈層次提升到「無我」境界,也就是無有得失的境界,那麼自然會有大福報。」
所以與其求助神明,不如靜觀內在,深入禪定與內在的佛性相應,清淨內心的淨土、提升自己的心靈層次,因為天大的福報就在心靈深處,自然不會有煩惱。
求菩薩外,也可以成為菩薩
大乘佛法的禪宗修行是修菩薩行,行菩薩道,從菩薩起修,因為禪宗傳承的宗師都是證道明師,藉由明師正法的洗禮,禪宗弟子想在這一世修行成佛並不難,端看我們是否有修行成就的決心。
菩薩與佛的靈性層次是很接近的,若要成就佛陀,必須先成就菩薩。
觀世音菩薩因發下救度一切眾生的宏願而成就。所以,我們要參悟菩薩的智慧,實踐菩薩的精神,才能契入佛陀正法修行的核心。
那麼,我們應如何實踐佛菩薩的精神呢?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告訴我們:「佛菩薩最根本的精神就是「慈悲」。菩薩道的修行,必定要由慈悲心入道,所謂「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」,修行人唯有發大悲心願,才能與眾生同體、同在。然後行菩薩道,也就是六度萬行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這六種修行方法可以幫助修行人從痛苦的此岸(娑婆世界)到彼岸(佛國)的快樂光明世界。
我們每天能保持愉快的心;心不浮燥,時時保持平常心及慈悲心,就會產生慈悲光明的磁場,這是最適合自己裡面最尊貴的未來佛居住的場所。」
大悲咒的真實義
大悲咒,全名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》,出自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現今較通行的版本,是由伽梵達摩僧人翻譯的八十四句由梵語構成的咒文章句。
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,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:「如是神咒,有種種名:一名廣大圓滿、一名無礙大悲、一名救苦陀羅尼、一名延壽陀羅尼、一名滅惡趣陀羅尼、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、一名滿願陀羅尼、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、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。」
此神咒彰顯了觀世音菩薩利益眾生,廣大圓滿、無礙大悲的大悲願力,佛教弟子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,而以《大悲咒》簡稱命名。
在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裡,觀世音菩薩告訴大梵天王此咒的真實義:「大慈悲心是;平等心是;無為心是;無染著心是;空觀心是;恭敬心是;卑下心是;無雜亂心是;無見取心是;無上菩提心是。當知如是等心,即是陀羅尼相貌,汝當依此而修行之。」
觀世音菩薩在此處所開示的「相」,就是佛法,也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準則。
觀世音菩薩是這樣修行的
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記載,觀世音菩薩在發了菩提心之後,佛告訴祂修行要「聞、思、修」,「聞」就是聽聞佛所說的正法,「思」不是指思考,而是開悟。
觀世音菩薩在深定中,進入了禪的最高境界—佛國淨土,祂發現在整個宇宙的生態中,有的很自在,有的卻很苦惱,原因就在於「五蘊」,人的煩惱原來都是來自於五蘊,都是由五官所造成,只要五蘊皆空,就不會有得失痛苦,也不會有煩惱,清淨的本心自然生起,觀自在菩薩就是觀出了這個智慧,證到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圓通,把所有的意識、潛意識都空掉,見到自性,成就大自在菩薩。
這也是眾所周知的《心經》經文內容: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
修行就是為了要讓靈性解脫,解脫業力及無明根塵。如果能接到本心,讓自性光現前,當下就解脫了。這種境界,要靠禪宗宗師以其修行的證量幫助修行人見證光明智慧而解脫煩惱。
心經,是觀世音菩薩的禪定心得
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,關鍵字是「行」,以什麼來「行」?
悟覺妙天禪師解釋,觀自在菩薩「行深」,其實是在「深入的禪定」;「般若波羅蜜多時」就是「智慧的彼岸」、也就是「佛國淨土」。
「五蘊皆空」、「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」、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」等等心經的內容,其實都是觀自在菩薩在進入非常深入的禪定時,向體內觀照所見證到實況。
所以,心經短短260個字,其實就是在說禪定的境界。
心經字短而意深,並不是用來背誦、趨吉靜心,而是要像菩薩一樣如實去行、深入禪定,親自見證菩薩所見到的光明樂土。
心經的精華—般若波羅蜜多咒
般若波羅蜜多咒「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」「是大神咒、是大明咒、是無上咒、是無等等咒、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」,短短18字,又是整個心經的精華。
佛經翻譯者一般都不直接將這18字的意義寫出來而保留原來的梵音,因為文字沒辦法傳達咒語的不可思議。
一起來體會般若波羅蜜多咒的神奇力量!
放鬆呼吸、想像自己徜徉在浩瀚宇宙中、享受和煦陽光;
聆賞般若波羅蜜多咒樂曲 — 雲水故鄉;
體會凡塵清淨的安詳喜樂。
歡迎多聆聽雲水故鄉、感受般若波羅蜜多咒中的佛菩薩加持。
普門品是世尊介紹觀世音菩薩的精華內容
觀世音菩薩普門品,全名為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,是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。
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,是釋迦牟尼佛晚年,在王舍城東北耆闍山(亦名靈鷲山)為諸大菩薩、大阿羅漢、天龍八部、比丘、比丘尼、國王、大臣、富豪等無數信眾說法內容。
妙法蓮華經梵文譯音為薩曇芬陀利加修多羅。薩曇為妙法,芬陀利加為白色蓮花,修多羅為經,全名為妙法蓮華經。此經翻譯者為姚秦時代鳩摩羅什三藏大師。
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土後日益盛行,經文便從漢文譯本內特別抽出來,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。
釋迦牟尼佛在此經說觀世音菩薩,慈航普度,大開方便之門,隨緣度化,現三十三種應化身,千處祈求千處應,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不可思議事蹟。
諸如,若有無量百千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即時現其音聲,皆得解脫其苦惱。若眾生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,可避過大火災難。若為大水所漂,稱其名號,即得淺處獲救。應以佛身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為說法。應以長者身得度者,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。應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。
觀世音菩薩現居士身說法
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、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,憐憫末法時代的修行人,雖有善根,但找不到正法,於是祂倒駕慈航,應化到娑婆世界,以在家居士相現身,普度有緣眾生。
悟覺妙天禪師經八年苦修,得禪宗八十四代宗師密傳成佛心法,證入無上菩提。證得三身成就後,開始弘傳釋迦牟尼佛真傳「佛心傳心、佛心印心、當下開悟、一世成佛」的究竟正法。
娑婆世界隨著正法的重新來臨,眾生有機會獲得可以解脫靈性、回歸佛國故鄉的佛緣,希望修行人睜亮眼睛,尋求明師正法,切勿錯失大好佛緣。
觀世音菩薩簡介
觀世音菩薩,梵語Avalokiteśvara,西晉的竺法護和尚譯為「光世音菩薩」;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「觀世音菩薩」;到了唐代玄奘法師則譯為「觀自在菩薩」。
「觀世音菩薩」從字面解釋就是「觀察世間聲音」的菩薩,出自《妙法蓮華經》裡的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:「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又說:「若有眾生,多於淫慾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。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瞋。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。」
觀世音菩薩在佛教中象徵慈悲和智慧,無論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,都具非常重要的地位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
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緊密的關係。在西方極樂世界中,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左右協侍的大菩薩,被尊稱為西方三聖。
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沒有成佛?
其實在過去無量劫的時候,觀世音菩薩早已成就佛果,法號「正法明如來」。
據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記載,阿難曾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的由來。
佛陀告訴阿難言:「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。亦名捻索,亦名千光眼。善男子,此觀世音菩薩。不可思議威神之力。已於過去無量劫中,已作佛竟,號正法明如來。大悲願力,為欲發起一切菩薩,安樂成熟諸眾生故,現作菩薩。汝等大眾,諸菩薩摩訶薩,梵釋龍神,皆應恭敬,莫生輕慢。一切人天,常須供養,專稱名號。得無量福,滅無量罪。命終往生,阿彌陀佛國」。
正法明如來,是古佛中之古佛,亙古加持著整個宇宙法界,發下大願要幫助眾生脫離苦海,以大慈大悲之心倒駕慈航,為度眾生而現菩薩相,尋聲救苦,於十方佛土中,現種種身,度種種眾生,示現了觀世音菩薩。
「倒駕慈航」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祂已證到佛果、已是佛了,可是不現佛身,為了什麼呢?
因為菩薩要成就,必須上成佛道、下化眾生,祂就是為了幫助還沒有成就的菩薩,教祂們如何成佛,做給祂們看,教祂們怎麼做,所以才示現菩薩相。
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哪?
《華嚴經》裡記載,在印度的南方有一座布怛洛迦山,那裡住了一位菩薩,就是觀自在。布怛洛迦山在海上,滿山遍佈了花果樹林、泉流及池水,極其清淨。
布怛落迦意為光明山、海島山、小白華山,按梵文potalaka音譯為普陀洛迦或布達拉。浙江的普陀山以及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,皆是由此得名,此二處也成為信眾口中知名的觀音菩薩道場。
其實心與眾生才是菩薩真正的道場:菩提心與慈悲心是道場;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等六度波羅蜜是道場;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想要度的眾生都是祂的道場。
菩薩發的願、聞聲救苦所作所為,都是為了要幫助眾生解脫,告訴眾生修行的重要、如何修行、如何行六度萬行,而這就是菩薩弘法的精神。
觀世音菩薩到底有幾尊?
觀世音菩薩其實就一尊。
唐朝以後,民間信仰流傳觀世音菩薩有各種變化,如楊枝觀音、龍頭觀音、持經觀音、白衣觀音、施藥觀音、魚籃觀音等等,是由於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記載,觀世音菩薩為了對各種不同根器、不同身份的眾生說法,可應化示現三十三種不同的身份,為之說法教化:
佛身、辟支佛身、聲聞身、梵王身、帝釋身、自在天身、大自在天身、天大將軍身、毗沙門身、小王身、長者身、居士身、宰官身、婆羅門身、比丘身、比丘尼身、優婆塞身、優婆夷身、長者婦女身、居士婦女身、宰官婦女身、婆羅門女、童男、童女、天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侯羅伽、人及非人等身、執金剛神身。
為了接引眾生修行佛陀正法,觀世音菩薩隨順因緣的方便應化,可以說是無微不至。
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
在過去無量劫的時候,有一尊佛住世,佛號千光王靜住如來。
當時有位行者,名觀世音,是剛發菩提心的初地菩薩,很有慈悲心,行佈施持戒忍辱,並精進菩薩行。
有一天,千光王靜住如來,來到觀世音面前,伸出祂右手,為觀世音灌頂,同時在手上,發出無量無邊的金光、紅光、綠光等彩色光,莊嚴極了。觀世音得到千光王靜住如來灌頂後,從初地菩薩,當下頓入八地不動地菩薩。千光王靜住如來,並傳授祂大圓滿大悲心陀羅尼(即我們熟知的大悲咒)。
觀世音菩薩自從證到八地菩薩後,更加精進,以祂的禪定智慧力,觀世間一切煩惱的因果,聽世間一切痛苦聲音的根源,證得大無礙智慧,大自在智慧,大神通力智慧,大光明智慧而成道。
成道後的觀世音菩薩,發大願說︰如果我能夠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願我身生千手千眼,救度無量劫眾生,凡一心持我名號的一切眾生,可除滅百千億萬劫以來的生死重罪。在禪定中,能與我相應的一切行者,加速其成道。
菩薩發願後感動天地,十方大地震動,十方諸佛發出無量佛光,加被於觀世音菩薩身上,彈指間,觀世音菩薩身生千手千眼,並從她身上,發出無量光,遍及三千大千世界。
從此之後,觀世音菩薩因方便眾生,分別現示觀世音菩薩,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隨時隨地應化在娑婆世界,救度一切苦難眾生,離苦得樂。
觀世音菩薩的大願心
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記載了觀世音菩薩的大圓滿大悲心願: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知一切法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智慧眼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度一切眾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善方便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乘般若船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得越苦海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得戒定道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登涅槃山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速會無為舍。
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同法性身。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:
「智慧眼」,是光明的本心,具足一切智慧;「般若船」是指能到達彼岸的法船,禪行者乘般若船,可以直登彼岸的波羅蜜世界;「戒定道」,是以持戒禪定所證道的方法;「無為舍」,是本有的清淨光明土,是禪宗所說的本地風光,就是佛國淨土。
禪行者在定中,以大慈悲心,與觀世音菩薩相應,以最虔誠的清淨心,默念廣大圓滿大悲心願,可以速成佛道。
大悲咒的真實義
大悲咒,全名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》,出自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現今較通行的版本,是由伽梵達摩僧人翻譯的八十四句由梵語構成的咒文章句。
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,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:「如是神咒,有種種名:一名廣大圓滿、一名無礙大悲、一名救苦陀羅尼、一名延壽陀羅尼、一名滅惡趣陀羅尼、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、一名滿願陀羅尼、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、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。」
此神咒彰顯了觀世音菩薩利益眾生,廣大圓滿、無礙大悲的大悲願力,佛教弟子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,而以《大悲咒》簡稱命名。
在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裡,觀世音菩薩告訴大梵天王此咒的真實義:「大慈悲心是;平等心是;無為心是;無染著心是;空觀心是;恭敬心是;卑下心是;無雜亂心是;無見取心是;無上菩提心是。當知如是等心,即是陀羅尼相貌,汝當依此而修行之。」
觀世音菩薩在此處所開示的「相」,就是佛法,也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準則。
求平安、求順心、求觀音菩薩可實現心願?
眾生之所以有所求,主因或是心靈不安,或是需要尋找依託與慰藉,或是想得到更大的福報。
其實,眾生所居住的娑婆世界猶如火宅,只是很多人都渾然不覺,遇痛苦無奈,也只能求神問卜,或許仍找不到解決之道。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開示:
「觀世音菩薩是因為得到大自在而成就菩薩果位,祂是如何得到大自在的?就是《心經》裡說的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當祂禪定到最清淨的時候,發現所有的色受想行識都不見了,因而超越一切苦厄。
由此可知,人生的痛苦都是來自於「色受想行識」,也就是有「我」的存在;因為有「我」,才會有煩惱、痛苦與病痛,如果「無我」,就會很自在、很自由,觀世音菩薩就是參到這個大智慧而得到大自在。
佛教把整個宇宙分成十個法界,由上往下依次是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和地獄,後六者就是所謂的「六道輪迴」。如果我們每天都很自在,就是身在福報當中,反之,如果很苦悶,煩惱很多,就表示內在的心靈處於「人」界,甚至在「人」以下的阿修羅界、畜生界、餓鬼界、地獄界,這樣當然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或是災難。
當心靈處在多災多難的環境之中,想要求得什麼福報都是不可能的,因此,一定要設法將心靈層次提升到「無我」境界,也就是無有得失的境界,那麼自然會有大福報。」
所以與其求助神明,不如靜觀內在,深入禪定與內在的佛性相應,清淨內心的淨土、提升自己的心靈層次,因為天大的福報就在心靈深處,自然不會有煩惱。
求菩薩外,也可以成為菩薩
大乘佛法的禪宗修行是修菩薩行,行菩薩道,從菩薩起修,因為禪宗傳承的宗師都是證道明師,藉由明師正法的洗禮,禪宗弟子想在這一世修行成佛並不難,端看我們是否有修行成就的決心。
菩薩與佛的靈性層次是很接近的,若要成就佛陀,必須先成就菩薩。
觀世音菩薩因發下救度一切眾生的宏願而成就。所以,我們要參悟菩薩的智慧,實踐菩薩的精神,才能契入佛陀正法修行的核心。
那麼,我們應如何實踐佛菩薩的精神呢?
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告訴我們:「佛菩薩最根本的精神就是「慈悲」。菩薩道的修行,必定要由慈悲心入道,所謂「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」,修行人唯有發大悲心願,才能與眾生同體、同在。然後行菩薩道,也就是六度萬行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這六種修行方法可以幫助修行人從痛苦的此岸(娑婆世界)到彼岸(佛國)的快樂光明世界。
我們每天能保持愉快的心;心不浮燥,時時保持平常心及慈悲心,就會產生慈悲光明的磁場,這是最適合自己裡面最尊貴的未來佛居住的場所。」
觀世音菩薩是這樣修行的
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記載,觀世音菩薩在發了菩提心之後,佛告訴祂修行要「聞、思、修」,「聞」就是聽聞佛所說的正法,「思」不是指思考,而是開悟。
觀世音菩薩在深定中,進入了禪的最高境界—佛國淨土,祂發現在整個宇宙的生態中,有的很自在,有的卻很苦惱,原因就在於「五蘊」,人的煩惱原來都是來自於五蘊,都是由五官所造成,只要五蘊皆空,就不會有得失痛苦,也不會有煩惱,清淨的本心自然生起,觀自在菩薩就是觀出了這個智慧,證到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圓通,把所有的意識、潛意識都空掉,見到自性,成就大自在菩薩。
這也是眾所周知的《心經》經文內容: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
修行就是為了要讓靈性解脫,解脫業力及無明根塵。如果能接到本心,讓自性光現前,當下就解脫了。這種境界,要靠禪宗宗師以其修行的證量幫助修行人見證光明智慧而解脫煩惱。
心經,是觀世音菩薩的禪定心得
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,關鍵字是「行」,以什麼來「行」?
悟覺妙天禪師解釋,觀自在菩薩「行深」,其實是在「深入的禪定」;「般若波羅蜜多時」就是「智慧的彼岸」、也就是「佛國淨土」。
「五蘊皆空」、「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」、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」等等心經的內容,其實都是觀自在菩薩在進入非常深入的禪定時,向體內觀照所見證到實況。
所以,心經短短260個字,其實就是在說禪定的境界。
心經字短而意深,並不是用來背誦、趨吉靜心,而是要像菩薩一樣如實去行、深入禪定,親自見證菩薩所見到的光明樂土。
心經的精華—般若波羅蜜多咒
般若波羅蜜多咒「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」「是大神咒、是大明咒、是無上咒、是無等等咒、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」,短短18字,又是整個心經的精華。
佛經翻譯者一般都不直接將這18字的意義寫出來而保留原來的梵音,因為文字沒辦法傳達咒語的不可思議。
一起來體會般若波羅蜜多咒的神奇力量!
放鬆呼吸、想像自己徜徉在浩瀚宇宙中、享受和煦陽光;聆賞般若波羅蜜多咒樂曲 — 雲水故鄉;體會凡塵清淨的安詳喜樂。
歡迎多聆聽雲水故鄉、感受般若波羅蜜多咒中的佛菩薩加持。
普門品是世尊介紹觀世音菩薩的精華內容
觀世音菩薩普門品,全名為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,是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。
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,是釋迦牟尼佛晚年,在王舍城東北耆闍山(亦名靈鷲山)為諸大菩薩、大阿羅漢、天龍八部、比丘、比丘尼、國王、大臣、富豪等無數信眾說法內容。
妙法蓮華經梵文譯音為薩曇芬陀利加修多羅。薩曇為妙法,芬陀利加為白色蓮花,修多羅為經,全名為妙法蓮華經。此經翻譯者為姚秦時代鳩摩羅什三藏大師。
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土後日益盛行,經文便從漢文譯本內特別抽出來,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。
釋迦牟尼佛在此經說觀世音菩薩,慈航普度,大開方便之門,隨緣度化,現三十三種應化身,千處祈求千處應,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不可思議事蹟。
諸如,若有無量百千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即時現其音聲,皆得解脫其苦惱。若眾生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,可避過大火災難。若為大水所漂,稱其名號,即得淺處獲救。應以佛身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為說法。應以長者身得度者,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。應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。
觀世音菩薩現居士身說法
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、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,憐憫末法時代的修行人,雖有善根,但找不到正法,於是祂倒駕慈航,應化到娑婆世界,以在家居士相現身,普度有緣眾生。
悟覺妙天禪師經八年苦修,得禪宗八十四代宗師密傳成佛心法,證入無上菩提。證得三身成就後,開始弘傳釋迦牟尼佛真傳「佛心傳心、佛心印心、當下開悟、一世成佛」的究竟正法。
娑婆世界隨著正法的重新來臨,眾生有機會獲得可以解脫靈性、回歸佛國故鄉的佛緣,希望修行人睜亮眼睛,尋求明師正法,切勿錯失大好佛緣。
聯絡我們
想實證「般若波羅蜜多五蘊皆空」的境界嗎?
想見證「佛菩薩的淨土」嗎?
歡迎留下您的聯絡資料,
瞭解免費體驗活動資訊,
或直接報名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各禪修會館講座。
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
各地禪修會館查詢
聯絡我們
想實證「般若波羅蜜多五蘊皆空」的境界嗎?
想見證「佛菩薩的淨土」嗎?
歡迎留下您的聯絡資料,
瞭解免費體驗活動資訊,
或直接報名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各禪修會館講座。
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各地禪修會館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