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,以文教著稱的台北市文山區,曾經有「北市最大的平價住宅」之稱的安康社區,一半以上都是低收入戶,這種高比例貧窮、低社經的成長背景,使得當地脆弱家庭的孩子長期背負「貧窮、犯罪、問題少年」的標籤。
2018年就讀政大諮商所時,蕭羣諭第一次走上木柵街頭,深入接觸安康社區的孩子;2019年便決定和志工夥伴共同創立「微光盒子」,展開兒少長期陪伴服務,透過社區據點、冒險教育、職涯課程及各式培力計畫,希望在家庭和學校之外,為失依的孩子提供一處避風港,陪伴孩子找到人生方向,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。
走進社區街頭 傾聽孩子的聲音
蕭羣諭成立「微光盒子」關懷弱勢家庭兒少的契機,起因於教育部在各大學推廣社會責任計畫(USR),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在地關懷工作,恰巧蕭羣諭政大碩士班的指導教授就是USR計畫兒少方案的負責人,教授邀請蕭羣諭在台北市文山區安康社區為青少年舉辦一場活動。
蕭羣諭思考,如果單單只是辦一場桌遊或電影欣賞,帶大家玩遊戲、吃爆米花,等活動結束後,他和這些孩子並不會有更深的認識,未來彼此的生命也不會再有交集,對孩子的幫助不大,因此他決定,將單次活動發展為兒少長期陪伴服務。
一開始與孩子的互動並不容易,因為安康社區的兒少長期被外界貼上「壞孩子」標籤,又缺乏大人的愛與關懷,有些甚至曾經遭受家暴傷害,在心裡長期恐懼的陰影下,導致孩子對於陌生人的接近,習慣以尖銳的利刺回應。
蕭羣諭花了很長一段時間,才讓這些孩子感受到他的真心關懷,認同蕭羣諭是真的想了解他們、傾聽他們說話,並不是要指責他們或對他們說教;漸漸地,蕭羣諭獲得愈來愈多孩子的信任,最後他才將孩子都聚集起來,每週固定在服務據點舉辦活動。
他在社區規劃一個空間,舉辦共餐、帶孩子玩遊戲,打造一個讓孩子覺得安全、放鬆的地方。蕭羣諭表示,透過玩遊戲,不僅能陪伴孩子,在遊戲過程中,還會呈現出人與人之間溝通、合作、競爭、衝突…等種種情境;孩子面對人際問題的回應態度,在遊戲中都會真實展現。此時,如果志工發現孩子有情緒問題或人際互動障礙,就會找機會介入,給予正確觀念、慢慢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。
透過遊戲、培力課程 陪伴孩子成長
經過志工持續耕耘,參與微光盒子活動的孩子人數,從最初的6位逐漸增加到20多位,最多甚至高達40位,陪伴時間也由一週3小時逐漸拉長時段,若孩子在家庭或學校有突發狀況,例如失蹤、打架鬥毆或進警察局等事端,他們就要付出更多時間協助照顧。
照顧孩子的過程中,蕭羣諭發現,找出導致孩子「問題行為」背後的原因非常重要。孩子一旦出現問題行為,一般家長或學校老師都習慣直接命令孩子:「你不准這樣」、「你的行為很糟糕」、「下次不要再犯」,但他認為,孩子發生問題行為的背後,通常都有脈絡可循。
蕭羣諭舉例,曾經有一個孩子,學校老師都稱他「小怪獸」,因為他在學校經常會突然瘋狂尖叫,或是走路故意衝撞同學,讓老師十分頭痛。但小怪獸和微光盒子的志工接觸一段時間後,有一天,他突然主動詢問蕭羣諭:「可以陪我去買東西嗎?」蕭羣諭陪他買完後,兩人一起走在路上,他突然對蕭羣諭說:「你們對我真好。」
小怪獸說,以前從來沒有人這麼有耐心陪伴他。蕭羣諭才了解,原來小怪獸的尖叫行為是為了吸引別人注意,渴望有人關懷他。自從有了微光盒子的大哥哥、大姊姊關心他、接納他,他再也不需要靠「鬧事行徑」來吸引關注,後來他在學校變得循規蹈矩,老師都覺得非常意外。
蕭羣諭表示,台灣學校教育對於兒少心理健康的關注非常少,如果孩子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及壓力,在家庭和學校都無法得到幫助,那麼孩子們該何去何從?因此微光盒子想做的,就是在家庭和學校以外,再多為孩子建立一處歸屬。
為孩子媒合友善店家 提供更多就業機會
目前微光盒子共有4位專職人員及30多位志工,除了經營安康兒少據點外,也在文山區興福國中及萬芳高中的國中部協助開設多元學習班課程,每週一堂課,為瀕臨中輟邊緣的學生安排非學校正規課程。
蕭羣諭表示,微光盒子在學校也提供課輔服務,但提升課業成績不是重點。對這些瀕臨中輟的孩子而言,能夠找到讓他們感興趣、有意義、又有收穫的活動,孩子才會願意投入時間;唯有讓孩子做出成果、得到肯定,他們在面對生活其他問題時,才會對自己更有自信。
自2018年持續耕耘兒少服務至今,微光盒子的發展已日漸穩固,目前與文山地區10多個社福組織共同連結,形成平台,經常討論如何推動文山區兒少工作,也合力舉辦跨據點培力課程,讓孩子跨出舒適圈,與更多社區的新朋友交流。
「雖然我無法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,但我期許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陪伴者。」蕭羣諭說,只要他多接觸一名脆弱少年,就能打造一個更幸福的社會。同時,他認為「社會安全網」議題雖然漸漸受到社會大眾關注,但這不只是社工的責任,如果能有更多人願意關心彼此,願意為他人多付出一分心力,社會安全網才會更緊密,進而形成一個更溫柔的社會。
文/陳羿緻
文章摘錄:禪天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