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釋迦牟尼佛住在拘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外的東園精舍時,有一天,一位名叫目犍連的數學家前來拜見佛陀。這位數學家對於佛法很有興趣,同時他也希望佛陀能一解他心中的疑惑。
目犍連問道:「至高無上的佛陀啊!在我前來精舍時,是沿著一條道路而來的,這就像我研讀數學一樣,必須依循一定的步驟與順序來學習。我想請問您的是,當您在傳授佛法的時候,是不是也有一定的順序與階段呢?」
釋迦牟尼佛答道:「你說得不錯,我在傳法時,的確是有一套依序而學的道理。打個比方來說,這就像一個馴馬師在調教新馬時,必須先矯正馬的頭,讓它能夠正、能夠定,然後才能施以各種訓練。同樣的,當有人來求法時,我也是要這樣一步步的調教,才能讓他的心達到無上安穩的境界。」
目犍連又問:「佛陀,那些經過您這樣按序指導的弟子們,每一個都能夠達到這種無上安穩的境界嗎?」
「很遺憾的,在我的弟子裡面,還是有人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。」
「為什麼?您不是把這些方法都依序教給他們了嗎?怎麼還會有人達不到呢?」
釋迦牟尼佛笑著反問目犍連:「如果現在有一個人,向你詢問到王舍城的路,你也非常詳細的為他指出了路徑,可是你能保證他一定可以到達王舍城嗎?還是也會發生中途迷路的可能呢?」
目犍連答道:「當然,正如佛陀所言,他可能會到達,但也可能會在半途迷路。」
釋迦牟尼佛又問:「可是王舍城明明就在那裡,而且有路可以抵達,又有人清楚的指點,怎麼還會迷失呢?」
目犍連答道:「那是因為我只能告訴他怎麼走,並不能代替他走啊!」
釋尊笑著說:「那就對了!雖然確實是有無上安穩的境界存在,也有路徑可以通達,但我和你一樣,只能告訴他們怎麼走,卻不能代替他們走啊!」
有句話說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佛弟子尋求心靈解脫,雖然有佛引導,但是自己也必須要努力精進才行,否則,還是會有功虧一匱的可能。
整理/禪天下編輯部
攝影/謝佑欣
文章摘錄:禪天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