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 Skip to main content
  1. 首頁
  2. >
  3. 台灣人物
  4. >
  5. 玉里「法國爸爸」 劉一峰神父為花蓮奉獻五十載
台灣人物

玉里「法國爸爸」 劉一峰神父為花蓮奉獻五十載

By 2021 年 10 月 5 日31 3 月, 2022No Comments
善心義行

多年來,劉一峰(Rev. Yves Moal)神父最受人敬重的是,他無私奉獻、盡心盡力照顧花東地區的弱勢族群,不論生活上的大小問題,從找工作到詢問英文單字,附近民眾遇到任何問題,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劉神父,因此被大家暱稱為「法國爸爸」。

對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社會邊緣人,不論是身心障礙者,或曾經酗酒、吸毒、坐牢的人,神父都敞開大門接納他們,並盡其可能幫助他們安身立命,擁有基本的吃、住和工作的機會。

資源回收  兼顧環保及扶助弱勢

劉一峰神父一項重要的建樹,就是成立資源回收中心。當時台灣正逢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時期,許多人從花東地區移居到西部或北部都市打拚,但不少弱勢族群礙於本身求職條件不佳,只能選擇留在當地,有些人甚至連在當地找工作都極為困難。

剛好當時台灣環保意識抬頭,因此玉里天主堂從20多年前開始,就號召教友投入資源回收工作。最初是神父和教友們開著老舊箱型車外出回收,每週六早上,大家會聚在一起將其分類或拆卸。

劉神父憶及,回收場最初只有10多位志工,發展至今,目前大約有70人仰賴回收場的工作而生活,他們共有6輛貨車,每天都會出車到鎮上和鄰近部落進行資源回收,再運送回來讓志工進行分類。如此可以兩全其美,一方面回收所得可以作為志工的生活費,另一方面也能協助周邊鄉鎮維護環境的乾淨與衛生,充分發揮劉神父敬天、愛人、惜物的精神。

傳教的核心精神是傳「愛」

有人曾問劉神父,收留街友、更生人或身心障礙者,難道不擔心危險嗎?神父認為,雖然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,但他比喻:「每個人在人生路程中都可能跌倒,如果有人跌倒了,應該再給他們機會,扶他們一把,讓他們能夠重新站起來。」

神父又說:「如果沒有地方收留這些需要幫助的人,他們究竟能往哪裡去?」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,他認為有些人會誤入歧途,是因為從小未曾擁有家庭的溫暖,因此面對需要幫助的弱勢朋友,他由衷地說:「我覺得傳教是傳『愛』,而愛的實際表現,就是要有所作為,幫助他人得到喜樂、幸福。」

從事神職奉獻大愛

劉一峰服完兵役後,曾認真思考,覺得擔任神父服務眾人是非常有意義的事,也認為每種信仰的核心精神都是關心別人、愛別人,能在未來的生活對他人付出愛心,這與他的人生價值觀非常契合,因此毅然進入法國神學院就讀。

1966年7月,劉一峰從法國坐船到台灣。他表示自己選擇台灣的原因是,學生時期曾從雜誌報導中得知,台灣雖然地方不大,但融合了許多不同種族,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的文化,加上聽說台灣的宗教信仰非常多元,而且台灣是海島,他從小也在海邊長大。就這樣,劉神父踏上了台灣的土地,一住就是55年。

二手物流館火燒後快速重建 見證愛的奇蹟

去(2020)年2月,劉一峰神父的二手物流倉庫突然在大火中付之一炬,多年心血一夜之間化為灰燼。

當火災消息一經新聞曝光後,雖然劉神父沒有公開募款,但各地捐贈款項自動熱情湧入天主堂,修繕重建所需的款項很快就到位了。

神父說,他從25歲到80歲的歲月都在台灣生活,他覺得台灣人非常可愛,像這樣2、3天內就收到足夠修繕的善款,他覺得是「愛的奇蹟」。

其實這是因為神父長年無私的付出感動了大家,才能創造出良善的「愛心循環」;不論是設置資源回收幫助弱勢,還是主持安德啟智中心、怡峰園,照顧重度智能障礙者,甚至開闢有機農場,以及正積極進行的──為街友和更生人籌蓋一棟能夠安居終老的家。

雖然日常工作超乎尋常地多,但劉神父從來不喊累,他說,「做喜歡的事就不會覺得累」,他認為「付出比接受更快樂」,因此,幫助他人獲得喜樂、幸福,就是他最大的快樂。

文/陳羿緻

文章摘錄:禪天下雜誌

相 關 推 薦